圖片載之 博客來 ....
龍應台 及 安德烈 之 36 封家書
我知道他愛我,
但是,愛,不等於喜歡,愛,不等於認識。
愛,其實是很多不喜歡、不認識、不溝通的藉口。
因為有愛,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。
不,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。
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,
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。我要認識這個人。
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。
--龍應台
過年期間我及阿志輪流讀完這本書,並共同討論其中的許多章節。
阿志16歲了,而安德烈18歲,希望藉由此書開拓阿志的視野,
看看國外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想法。
在某些方面而言,台灣的小孩沒有歐洲的孩子幸福,
因為每天除了讀書,還是讀書,並沒有其它的休閒活動或嗜好。
而國外小孩放學後打球,自助遊學,獨立性更甚於我們。
安德烈的文字平易淺顯易懂,但思想很成熟,有時你並不覺滴他只是18歲的大男孩。
龍應台的字裡行間就增加了許多深度,舉了一些歷史事蹟,用了一些佐證,
幫我們這一代做了很好的註解,幫助兒子了解我們的時空背景。
當然啦,裡面也包含了濃濃的母愛,但她不是用說教的方式,
我相信這年頭沒有孩子聽得下教訓的話語。
這36封家書歷時三年,龍應台一開始也不相信兒子願意與她交換書信。
但安德烈做到了,也成長了。從一開始的好玩,到後期的察覺,
意識到這是與母親最私己、親密的連結。
摘錄某一段~~
MM,你說我┌反叛權威┘對還是不對?現在,我得到什麼?
他很快就要退休,而我,得到一個爛分數,外送一個┌ 嗑藥┘的名譽。
我不是不知道反抗權威會有後果,也想過是否閉嘴做他的乖學生,
但是最後,我還是用消極罷課去抵制他.......
:
:
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英文成績扳回來。
這樣,他是不是會開始理解我反對他是因為他教學太爛?
這是我跟阿志所討論的問題之一,阿志也發生過類似情形,而他的處理方式卻不完全相同。
書之最後,龍應台以極為失落之筆調寫出~~獨立宣言...
安德烈,那一刻,簡直就像經典電影裡的鏡頭,為子的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,
:
:
一個做母親快樂想像:母子三人共處一室,在上海生活一個月,多幸福。
讓我來引導你們認識中國,多愉快。
我怎麼會想到,你們的快樂想像和我的剛好相反。
這似乎是每位母親共同的失落~~
對於長大的孩子,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生活圈,不再依賴母親了。
而母親們卻還是習慣於把長大的孩子,保護於自己的羽翼下。
- Feb 12 Tue 2008 09:29
【閱讀小記】親愛的安德烈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